儿童母语情境审美
教育服务
《你的名字》教学设计(六年级)
《你的名字》教学设计(六年级)
教学设计:刘昕
执教:刘昕
教学目标:在诵读活动中引领学生初步体验现代诗的韵律与情感之美。
教学重点:诵读活动的自主设计
教学难点:体会现代诗的韵律美;感受诗歌蕴藏的丰富情感。
教学时间:一课时。
教学流程:
诵读活动一:读准、读通诗歌
出示:
一读: 自己轻声朗读诗歌,读准确,读通顺。(自己给自己把关)
|
诵读活动二:读出一种情感,读出一个人。
同学们读得都很准确,也很通顺,你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和大家研读?
嗯,这些问题很有价值,也是我想要提出来的。
二读: 请同学们轻声或默默地读读诗歌,想一想: 你读出了一份怎样的感情? 读着读着,你觉得诗人为谁写了这首诗歌? 再读着读着,你若是诗人,你此刻呼唤着的是谁的名字?你的眼前浮现了哪些情景?
|
诵读活动三:用合适的声音和情感来朗诵这首诗。
三读: 带着你的那份深深的感情来朗读这首诗歌,用怎样的声音和节奏才能最好地表达出来呢?自己反复诵读揣摩再诵读,可以用合适的符号标注出来。
|
为什么大家的意见都比较一致,随着诗歌的前行,我们的情绪会越来越激动?(选择的意象越来越大;诗人的行动也是越来越强烈:念你的名字——画你的名字——刻你的名字)
诵读活动四:比较阅读
四读: 读读被老师改过的诗歌,你发现和原诗最大的不同在哪里? 你认为能够这样改动吗?为什么?
|
我们分成两组来诵读,看看原诗中不断重复的部分能不能删除,为什么?
为什么要反复强调“你的名字”和“轻轻地”?
诵读活动五:拓展提升,选择配乐诵读
五读: 请从以下三段音乐中选择一曲为我们的诵读配乐,你认为选择哪一曲比较合适?说说理由。 配乐诵读。 |